2025-07-26
分享到
7月24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专业委员会主办,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提供支持,天津冷链物流产业(人才)暨产教融合联盟、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河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天津市消费流通促进会共同协办的“智链未来·质领鲜行——2025京津冀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京津冀三地近百家冷链物流、贸易、食品加工生产、物流设备企业及科研院校参加大会,共同探索促进京津冀冷链产业合作新路径,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现代冷链物流新生态。
会上,中新天津生态城介绍了区域发展情况,目前,生态城建成了京津冀最大的冷链产业仓储群,组建了京津冀首个冷链物流产业(人才)联盟,2024年冷链产业商品销售额134亿元,同比增长40%,累计货物周转量139万吨,同比增长54.6%,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中新天津生态城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勇表示,中新天津生态城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加速发展智能制造、冷链物流、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在发展冷链产业方面,生态城具有港口枢纽优势与自贸政策创新优势,正积极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冷链创新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冷链技术应用高地。今后,生态城将助力冷链企业拓展国际渠道,支持冷链加工企业发展,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速发展涵盖冷链物流产业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此次大会,生态城希望与北京、河北企业携手共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会上,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冷链物流效率与安全性,提升京津冀地区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深入探讨。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中国肉类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的肉类冷链战略升级新路径开展深入交流,致力于建设京津冀高品质生活消费空间。
《京津冀冷链行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倡议》同期发布,京津冀三地代表企业共同承诺将以智慧化与标准化为抓手,打破地域壁垒,深化在基础设施互联、信息平台互通、监管互认、应急联动等方面的合作,共建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区域冷链物流体系。
“我们需要15米的冷链运输车;我们要在京津冀找资质齐全的冷库;我们有三温仓可以出租;我们的冷库位置优越,可分区放置,还有光伏设施,可以降低冷库能耗……”在本次大会上,生态城专门组织召开供需业务对接会,30多家参会企业提出业务需求,涉及冷库供求、冷链运力供求、供应链金融、食材和冷链装备类采购、冷库项目新建改建等,对接成效显著。
“目前,我们每年从天津港进口的肉类达到七八万吨,这些冻品从国外通过天津港,再由企业在平谷的基地,进入北京市场。今天的对接会很有收获,我们未来和生态城的合作还有很大潜力。”北京康安利丰农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戚飞说。
石家庄市交投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东表示:“我们园区很多冻品商户,货源都来自于天津,未来我们将借助生态城的通关便利化政策优势,缩减物流环节,进一步降低全链条运输成本,提高效益。”
中农批(天津)国际冻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在津发展多年,公司总经理韩艳表示:“近年来,生态城冷库库容量不断增加,并加速在冷冻仓储、肉类加工和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布局,我们也紧跟发展趋势,今年,公司旗下的肉类加工企业将陆续投产。”
经过现场洽谈交流,生态城产融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江苏苏航冷链就冷链仓储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中农批与草原领头羊就冷链仓储加工及供应链金融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北京双汇物流与优美鲜供应链就冷链仓配合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顺丰冷运与家家送供应链就冷链零担运输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北京康安利丰与科尔沁牛业就熟食分割再包装及配送服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表示,2025年上半年,京津冀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10.2%,特别是肉类,天津口岸承担全国肉类进口总量近三成。中新天津生态城依托中新渔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成了京津冀最大的冷链产业仓储集群,打造北方地区的高端水果、蔬菜、肉类等农产品的进出口枢纽。未来,京津冀将依托天津港优势,构建全球冷链圈,探索跨境冷链新模式,延伸保税仓储、金融监管、保税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增值服务,提高进出口效率,培育出海新增长点。(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