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分享到
2024年,一个注定载入机器人史册的年份。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的订单如同引爆产业的导火索,瞬间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上纬新材六连板,达意隆四个涨停,绿的谐波、鸣志电器等零部件厂商股价集体飙升。这不仅是巨额资金涌入的狂欢,更是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工厂的里程碑式突破。
中国移动1.24亿的巨额订单仅仅是开始。优必选紧随其后,斩获觅亿汽车9051万元采购合同,单笔金额再创新高。央企的大手笔投资,有力地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可行性。智元机器人的全尺寸机器人承担起搬运重物的重任,而宇树科技的小型机器人则搭配五指灵巧手,在变电站通过5G回传数据,单条线路就节省了六个人工成本。
工业场景无疑是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的舞台。优必选Walker S在蔚来工厂高效地检测车门锁扣,效率提升三成;富临精工的车间里,智元机器人则精准地进行行星齿轮装配,精度达到惊人的0.01毫米。在物流领域,美团智慧药房实现了全程无店员运营,而宇树科技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则24小时守护着电力线路的安全。
特斯拉的野心更是令人瞩目:计划明年量产Optimus 5000台,并于2027年将产量提升至50万台,此举无疑向整个供应链发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50%。深圳更是斥资千亿设立产业基金,山东省也为整机企业提供最高800万元的奖励。
减速器、电机、传感器这三大核心部件,一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卡脖子”难题,也是订单落地后利润率先兑现的关键环节。绿的谐波第三代谐波减速器寿命突破2亿次循环,体积比日本哈默纳科小15%,并已成功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明年产能将达到59万台。双环传动的RV减速器也获得了特斯拉的青睐,明年出货量目标为15万台,规模化生产后单价还能下降20%。恒帅股份的谐波电机应用于Optimus髋关节,运动效率提升30%,成本仅上涨5%。鸣志电器的小空心杯电机凭借全球15%的市场占有率,订单已排到后年,价格比德国同行低四成。在传感器领域,奥比中光的3D视觉方案市占率超过70%,六维力传感器的精度达到±0.01N·m,国产化后价格从3万元下降至1.5万元。轻量化材料也成为隐形赢家,中研股份的PEEK塑料比铝合金轻一半,强度不输钢材,凭借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一季度净利润暴涨64倍。上纬新材凭借可回收树脂和与智元机器人的借壳传闻,股价连续涨停,资金押注的是轻量化替代的未来趋势。兆威机电的灵巧手成本从4万元降低至1.5万元,成为华为夸父机器人的独家供应商。
除了工业场景的爆发,家用市场也展现出破冰的迹象。傅利叶智能的GR-2已进入3000家医院,为康复训练提供有力支撑,其33种仿人动作让截肢患者重拾生活能力。智元灵犀X2则担负起夜巡燃气管道,快速识别泄漏的重任。宇树科技的G1,定价9.9万元,成本仅8.6万元,支持自主清洁和儿童教育功能,2024年预计实现近亿元净利润,打破了行业“烧钱魔咒”,其IPO辅导工作也已启动,估值达120亿元,阿里、腾讯、吉利等巨头纷纷押注。优必选凭借Walker系列机器人获得东风柳汽订单,明年计划生产2000台,目前正在蔚来工厂进行质检流水线的实训。
第一类:核心部件龙头企业 绿的谐波、鸣志电器、中研股份等企业订单弹性最大。中大力德绑定智元机器人,满足其50%的减速器需求;双林股份的行星滚柱丝杠单价压低至1500元,成功进入特斯拉二代样机供应链;恒帅股份的髋关节电机和兆威机电的灵巧手,单台成本下降超过60%,充分受益于规模化效应。
第二类:整机制造商 优必选、埃斯顿、宇树科技等企业在量产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宇树G1电力巡检机器人拿下中移动订单,优必选Walker在比亚迪焊装车间效率提升三成;均普智能的“贾维斯”机器人时速7公里,能在黑暗环境下高效识别纸箱,计划进入新能源汽车产线。
第三类:软件与仿真企业 索辰科技的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适配人形机器人设计,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华为CloudRobo平台利用“具身大脑”模型实现10步任务的秒级规划,机械臂穿针成功率高达90%;中科深谷的敏捷小脑技术攻克了关节高灵敏度控制难题,使机器人的动作更接近于真人。
尽管前景广阔,但人形机器人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减速器路线可能被线性执行器替代,绿的谐波押注谐波方案,而特斯拉已在测试行星滚柱丝杠;商业化进度延误可能导致估值大幅缩水;六维力传感器价格若明年跌破2万元,奥比中光的先发优势可能被汉威科技等后来者超越;智元机器人借壳上纬新材的传闻若落空,股价可能出现闪崩。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正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魅力所在。